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9年第31期
编号:13442296
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1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31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 80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手术治疗, 观察组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结果 手术后,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VAS评分分别为(0.94±0.83)、(1.38±0.95), 均低于手术前的(7.03±1.91)、(6.95±1.92)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0.94±0.8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8±0.95)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腰痛、步行能力、感觉障碍、日常活动的JOA评分分别为(0.97±0.14)、(1.3±0.14)、(1.65±0.16)、(6.72±0.52)分, 均高于对照组的(0.91±0.3)、(1.28±0.13)、(1.60±0.16)、(6.6±0.47)分,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腿痛的JOA评分(1.02±0.14)高于对照组的(0.92±0.1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ODI评分分别为(28.15±3.37)、(20.24±3.19)分, 均低于手术前的(60.49±6.78)、(59.92±6.79)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ODI评分(20.24±3.1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15±3.37)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 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可起到较好作用, 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可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运用。

    【关键词】 微创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椎板开窗手术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1.030

    近年来, 腰椎间盘突出症已经成为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 其形成原因为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 导致髓核逐渐突出, 直到进入椎骨以及椎间盘中, 引发神经压迫, 最直接的症状是腰部和腿部感到疼痛以及直肠功能受损, 可能会出现坐骨神经痛引发腰部疼痛, 下肢知觉和运动功能受损, 或大小便功能障碍[1]。据统计, 青壮年劳动力在临床上比较常见, 普遍情况下男性多于女性,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2]。为了解决这个困难, 一方面医学研究专家不断加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 另一方面医院不断提高医疗环境和设备条件, 极力为患者减轻痛苦, 恢复正常生活水平。目前,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大多通过保守治疗来改善, 有些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才能根除病症。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脊柱外科正朝着科学、精确、无创的方向发展[3]。手术治疗已从开放手术、后路椎间盘切除术、椎板截骨再植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向微创手术如化学切除、后外侧内窥镜腰椎盘切除手术发展, 微创手术的优势十分明显, 除了术后创伤小、恢复时间短之外, 还能够减少椎体紊乱, 使脊柱保持良好的稳定, 最重要的是能够维持良好的疗效[4]。基于此, 本文选取了80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贵溪市中医院和鹰潭市医院骨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26例, 女14例;年龄32~58岁, 平均年龄(45.0±12.0)岁。观察组中男25例, 女15例;年龄31~59岁, 平均年龄(44.8±11.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者, ②腰痛伴下肢疼痛, 腿痛大于腰痛者;③单纯下肢疼痛及放射痛明显,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④经6周系统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⑤下肢神经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 包括感觉麻木及肌力减退, 键反射减弱或者消失;⑥有马尾神经损伤症状;⑦可合并有侧隐窝狭窄;⑧影像学检查显示椎间盘突出明显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排除标准:①腰椎不稳或有中央型椎管狭窄;②突出物完全钙化;③中央型巨大突出;④多节段椎间盘突出。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手术:常规手术开始在局部麻醉(局麻)下進行, 后全部在全身麻醉(全麻)下进行, 患者均俯卧位, 腰椎后正中纵行切口, 长约3~4 cm, 沿棘突拨开椎旁肌, 椎板拉钩牵开, 显露椎板、椎间隙。凿除上关节突内侧1/3, 尽量保留下关节突, 椎间小开窗, 咬除黄韧带, 探查显露神经管, 或者直接分离向内侧牵开并保护神经根, 显露突出的椎间盘, 尖刀切开纤维环, 切除突出的髓核、纤维环, 尽量完全摘除椎间隙内的间盘组织。对于伴神经根管狭窄患者要进行神经根管的减压, 直至神经根完全松解。止血, 留放置引流管, 逐层关闭手术切口。术后第2天行下肢功能锻炼。

    观察组采用微创手术治疗:使用美国SofamorDanek公司生产的METRX椎间盘镜手术系统, 全部患者都在白天第1台行手术治疗, 在24 h后进行随访查体, 手术最初在局麻下进行, 由于局麻有时影响手术过程, 后改为硬膜外麻醉下进行, 最后改为全麻, 患者均平卧位能透过射线的手术台以利于手术, 背部常规消毒, 铺无菌单, 在影像导航下用一金属棒定位穿刺点, 朝向上方的椎板峡部。依据患者身材、性别及突出节段, 旁开中线1 cm左右, 切口长约2 cm, 采用标准后路椎间盘镜通道管。在监视系统下完成操作, 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 直到手术结束, 术中可见充分松解的神经根, 在直视下对有侧隐窝狭窄、神经根管狭窄的患者也可以用椎板钳进行侧隐窝及神经根管扩大, 术后放置橡皮片引流。, http://www.100md.com(万敏华 桂平)
1 2下一页